本文授權轉載自(zi)航(hang)旅(lv)研究
11月11日,期盼已久的20條(tiao)終(zhong)于全(quan)文(wen)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yi)情防控措施 科(ke)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zuo)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2〕101號),瞬間成為(wei)各類(lei)媒體的頭(tou)條(tiao)。以至于人們(men)笑(xiao)稱這是最大的消費(fei)季(ji)福(fu)利。
細讀20條,能夠(gou)對人員流動與民航客運市(shi)場帶(dai)來直接影響的(de)主要集中在以(yi)下(xia)七條:
(二)及時準確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不再決定判定次密接,加上之后的風險區劃定措施調整,可以有效縮小影響范圍,有利于人員流動。
(四)將風險區由“高、中、低”三類調整為“高、低”兩類,最大限度減少管控人員。原則上將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動頻繁且疫情傳播風險較高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劃定為高風險區,高風險區一般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劃定,不得隨意擴大;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旗)的其他地區劃定為低風險區。高風險區連續5天未發現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符合解封條件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這是目前層層加碼措施做文章的焦點所在,少了一個風險區層級,意味著加碼對象就在變窄。同時,高風險區要求更加精準,這都是降低對人員流動影響的關鍵要素。
(五)對結束閉環作業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由“7天集中隔離或7天居家隔離”調整為“5天居家健康監測”,期間賦碼管理,第1、3、5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非必要不外出,確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員密集公共場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對于目前民航一線人員的供給壓力,以及管控壓力和心理壓力的緩解都是利好。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并將登機前48小時內2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調整為登機前48小時內1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一是增強了航班運力供給的穩定性,釋放了國際航線放開的積極信號;二是降低了入境限制條件,為境外航班連接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十)對入境人員,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員在第一入境點完成隔離后,目的地不得重復隔離。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2、3、5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第1、3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這需要各城市嚴格執行。同時,如果能夠進一步對第一入境點進行調整,可以為商務直飛創造更加有利條件。
(十五)落實“四早”要求,減少疫情規模和處置時間。各地要進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監測預警和多點觸發機制,面向跨省流動人員開展“落地檢”,發現感染者依法及時報告,第一時間做好流調和風險人員管控,嚴格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避免戰線擴大、時間延長,決不能等待觀望、各行其是。這是明確反對將“外防輸入”機制應用到國內行政區層面,反對本位主義的做法。
(十六)加大“一刀切”、層層加碼問題整治力度。地方黨委和政府要落實屬地責任,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防控政策,嚴禁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產、未經批準阻斷交通、隨意采取“靜默”管理、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隨意停診等各類層層加碼行為,加大通報、公開曝光力度,對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依規嚴肅追責。發揮各級整治層層加碼問題工作專班作用,高效做好舉報線索收集轉辦,督促地方及時整改到位。衛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運輸部等各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行業系統的督促指導,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實起到震懾作用。如果能夠輔以在全國機場推行“出行48小時核酸檢測、落地即時檢測”的暢行措施,且嚴格管控地方政府(運管委)的拒接航班行為,將可能對國內航線市場復蘇帶來顯著的正面影響。
評論
未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