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長李家祥在2月24日國新辦的記者招待會說:“現在中國民航一共有43家航空公司,純國有的公司已經沒有了,就包括國航、東航、南航,已經上市變為公眾公司了。43家航空公司中民營的有8家,占了接近1/5。現在民航局還在接受新的申請者,目前準備申請的還有三家,一旦符合條件,我們都會積極給予扶持和幫助。”
(資料來源:)
而在2007年7月,民航局曾發布《民航總局關于調控航班總量、航空運輸市場準入和運力增長的通知》,明確提出“2010年之前民航總局將暫停受理新設立航空公司的申請,對已受理的申請嚴格審核,每年批準籌建的數量不超過3家”。
在新設航空公司三年禁令執行之后,民航局正在逐漸放開新設航空公司申請的大門。那么,這會迎來民營資本入航空市場的春天嗎?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知道什么是民營資本?需要了解為什么民營資本會進入航空市場?中國民航市場為民營航空的發展提供了多大的增量空間?中國民航市場會為民營航空提供什么樣的發展空間?
一、民營資本及民營航空釋義
那么什么是民營企業呢?百度百科對民營企業的解釋,其內容如下:
民營企業,簡稱民企,公司或企業類別的名稱,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業。除“國有獨資”、“國有控股”外,其他類型的企業只要沒有國有資本,均屬民營企業。這個詞語在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甚為普遍。(資料來源:)
從資本角度而言,民營航空和國有航空的唯一區別只在于資產屬性有區別。從企業經營角度而言,民營航空和國有航空沒有差異,都屬于以盈利為目的經濟組織。
二、民營資本進入中國民航市場的原動力
為什么會(hui)有更多的(de)資本進入民航(hang)市場呢?下表(biao)是2006年-2009年反映(ying)中國工(gong)業(ye)企業(ye)盈(ying)利標的(de)一個數據:

李家祥局長在2月24日的國新辦會上提及:“2010年,實現利潤總額437億元,效益創歷史最好水平。其中航空公司實現利潤總額351億元,占全球航空公司利潤總額的60%。”
國航股份和東航股份的2010年三季度報對于李局長的話做了一個很好的注足:2010年1-9月份成本費用利潤率,國航股份約為22%,東航約10.6%。
因此,從民航運輸行業而言,現在行業的盈利能力豈止是春天?簡直是處于夏天。
中國民航的整體盈利能力遠高于中國工業企業的盈利水平,從資本追逐盈利的本性出發,這當是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中國民航業的原動力。
三、中國民航市場能為民營航空提供了多大的發展空間?
從運輸角度而言,航空與鐵路有著互為替代的關系,以1999年-20009年鐵路和民航旅客運輸量這樣一組數據做分析。
1999-2009年中國民航和鐵路旅客周轉量數據比較 單位:億客公里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根據上表的數據,進一步細算,可以得出:
1999年-2009年期間,鐵路旅客的年均增速僅為6%;同期民航的年均增速為15%,且國內市場這部分的增速更是高達16%。也就是在過去11年時間,航空的發展遠高于鐵路的發展,用一句很通俗地話來說過去10年中國民航的發展,即:中國民航比鐵路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徹底改變了上世紀80年代“買機票難”的現象,更多的是“賣機票難”。也正因為鐵路發展的滯后,以及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為過去10年中國民航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但是,未來10年,鐵道緩慢發展現象還會存在嗎?我們已經看到,2009年通車的武廣高鐵已經阻止了武漢機場多年快速增長的勢頭。從鐵道部公布的數據來看,受益于高鐵逐步投入運營,2011年1月,鐵路承運的旅客周轉量增幅已經達到23%,大大高于過去10年的6%的年均增幅。
到2011年底,中國高鐵通車里程將達1.3萬公里,初步成網。在未來10年,國內的高鐵將覆蓋國內90%人口,高鐵將成為國內運輸市場一支新興的主力軍,并徹底改變國內運輸市場的格局,并對中國民航運輸市場造成直接的沖擊。
因此,未來10年,中國民航市場的增量空間有限,尤其是國內市場的增量空間有限。若如此,那么民營航空會迎來真正的發展春天嗎?
四、中國民航能為民營航空提供多少發展資源?
中國民航主要市場仍以經濟發達的大城市為主,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更是核心市場。以2009年,中國民航局公布的機場生產數據為例:1、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和虹橋)、廣州(白云機場)等三大城市的四個機場,其旅客吞吐量占全國所有機場的33%;2、旅客吞吐量前10位的機場,占全國所有機場份額的56%;3、全國有83個機場的每天航班量不足10個,占全國機場數量的50%。
從前述數據可以很容易看出,對于任何一個新進入中國民航市場的航空公司而言,若能獲得北京、上海、廣州的市場經營權,當可以生存。但是,不僅這三地的機場資源早已飽和,中國前10大機場的時刻資源也已經高度受限。
沒有(you)與(yu)市(shi)場相匹配(pei)的(de)(de)資源(yuan),哪有(you)民營航空(kong)(kong)(kong)發展的(de)(de)春(chun)天呢?這方面,春(chun)秋和鷹聯(lian)航空(kong)(kong)(kong)就是兩個很好的(de)(de)例子,前者的(de)(de)成功除了經營的(de)(de)獨特之外(wai),身處上海(hai)的(de)(de)更是其發展的(de)(de)“地利優勢”;反觀(guan)鷹聯(lian)航空(kong)(kong)(kong),沒有(you)了地利,最后(hou)只有(you)“被收(shou)購”。
綜上所述,民航局僅僅是打開了新設航空公司的大門,中國民航眼下的高盈利性也為資本進入提供了足夠的原動力,但是,中國民航市場并未為任何一個新進入者提供適宜的發展空間,且中國民航基礎設施資源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優質市場的基礎資源嚴重不足,已經無力為任何一個新進入者提供發展的支持。
民營航空又哪(na)能迎來發展的春天呢(ni)?
評論
未登錄
游客
2011-03-09
我明白了(le),天空沒有了(le)空隙,地下鐵路(lu)搶走了(le)客源,內(nei)牛滿面呀!中國民航在(zai)夏天后馬上就要(yao)迎來秋(qiu)天了(le),秋(qiu)天是收獲的季(ji)節,也是霜濃葉更紅的觀景佳期,完了(le),也晚(wan)了(le)。還能與國航、南航和東(dong)航共話冰雪嗎?
游客
2011-03-09
不過,這似乎是個偽(wei)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