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需三張圖表,我(wo)們就能概覽泰國(guo)在2025年夏季國(guo)際(ji)航(hang)空運力的表現。
在于6月舉辦的網絡研討會上(shang),我們指(zhi)出,2025年夏季(ji)中國(guo)至泰國(guo)的市(shi)場仍大幅落后于2019年,下降了(le)44%,也(ye)比去(qu)年夏天低20%。
鑒于中國(guo)是(shi)泰國(guo)最大的國(guo)際市場,這似乎是(shi)一(yi)個不(bu)利(li)信號(hao),因此讓我們來(lai)仔細(xi)看看。
第一個圖(tu)表顯示,2019年夏季:
- 中國大陸是泰國最大的國際市場,座位數高達740萬
- 日本以230萬座位數位居第二
- 中國香港地區排名第三,座位數為190萬
這三個(ge)市場至今(jin)都尚(shang)未(wei)恢(hui)復到2019年夏(xia)季(疫情前)的水平。

圖表背(bei)后的(de)數據顯(xian)示(shi),今(jin)年夏天從中國大陸(lu)飛往泰(tai)國的(de)座位數僅為410萬(wan),盡管這一市場仍是(shi)最大的(de),但與以往的(de)高峰相比(bi)仍有(you)明顯(xian)差距。
這一數字較去年夏(xia)天(tian)的510萬有所下降(jiang),表明今年中國(guo)大陸游客正在選擇前(qian)往其他目的地。
第二個(ge)圖表重點展(zhan)示了(le)泰(tai)國(guo)十大國(guo)際市場各自的運力變(bian)化百分比,以(yi)及整體運力的變(bian)動(dong)趨勢(shi)。
我們可以(yi)看到,中(zhong)國大(da)陸(lu)、新加坡、中(zhong)國香(xiang)港和韓國這(zhe)幾(ji)個市場前往泰(tai)國的(de)運力(li),無論是與(yu)2019年夏季還是2024年夏季相比,都(dou)出現(xian)了下降,這(zhe)表明往返這(zhe)些(xie)目(mu)的(de)地的(de)旅游需(xu)求正在轉向其(qi)他地區。

對于(yu)泰(tai)國的其他一(yi)些主(zhu)要(yao)客源(yuan)國市(shi)場,今年夏(xia)天呈現出同比增長,尤其是日本(+7%)和越(yue)南(+21%)。
不過,這兩個國家的運(yun)力(li)仍(reng)未(wei)恢復至(zhi)2019年夏季(ji)的水平;其中(zhong),日本比2019年夏季(ji)低27%,越南低4%。
那么(me),泰國是(shi)如何應對的呢?在最后一張(zhang)圖表中,我們(men)關注的問題是(shi):中國運力的缺口是(shi)否(fou)正在被填補。
盡管中(zhong)泰(tai)航(hang)線的運力(li)減少了逾100萬(wan)個座(zuo)位,但(dan)我們可以看到,來自其他國際(ji)市(shi)場的增長實際(ji)上(shang)已經超過了這部(bu)分的減少量。

今年夏(xia)天,來自印度、越南(nan)、阿(a)聯酋以及一系列其他較小市場(chang)的(de)運力(li)大幅增長(chang),推動泰國國際航空(kong)總運力(li)凈(jing)增了40萬個座位。
在(zai)印度–泰(tai)國市場(chang),多個因素共同推動了(le)增長:
- 泰國對印度游客實施免簽政策,
- 經濟強勁增長帶動了印度中產階級的壯大,
- 作為“2025年東盟–印度旅游年”活動部分的宣傳推廣力度增強。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中泰航線運力減少”的標題可能掩蓋了事實的全貌——增長依然在發生,只是以不同的方式、來自不同的市場。
評論
未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