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uo)人對博(bo)物館有多愛?或許(xu)從黃牛黨的猖(chang)狂程度中,也能窺見一(yi)斑。
國人癡迷博(bo)物館(guan)的程度(du),甚至超過(guo)了(le)主題樂園!這(zhe)有數據為證(zheng):
- 今年暑期,平臺上,預訂國內博物館的人次同比實現了雙位數增長;
- 國內博物館的門票預訂量已經超過了主題樂園,成為最受歡迎的景區類型。
TEA和AECOM最近(jin)聯合發布的(de)《2023全球主(zhu)題公園和博物館報告》,也有(you)(you)一些有(you)(you)趣的(de)洞察(cha)。
報告顯示,中國(guo)的博物館客流量去年就增長強勁(jing)。
憑借(jie)龐大的游客訪問量,中國在全球(qiu)20大博物館榜單上,占(zhan)據(ju)7個名次。

而在亞太(tai)地(di)區(qu)(qu)最大的20個博物館(guan)(guan)中,中國更是占據了“壟斷式(shi)”地(di)位,共計上榜18 家(jia)(包含 1 家(jia)香港(gang)地(di)區(qu)(qu)博物館(guan)(guan)、3 家(jia)臺灣地(di)區(qu)(qu)博物館(guan)(guan))。
這18家(jia)博(bo)物館分別是(shi):
- 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館、湖南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成都博物館、天津自然博物館、國家海洋博物館、M + 博物館(香港)、上海自然博物館、臺灣科學自然博物館、臺灣海洋科技博物館、河南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山東博物館和臺灣科學教育館 。

報告指(zhi)出(chu),2023年(nian)全球博物館的參(can)觀人數僅比疫(yi)情前的2019年(nian)減少了6%,大抵(di)已經完成復(fu)蘇。
但全球(qiu)不同地(di)區的表(biao)現差異很(hen)大。
亞洲,特(te)別是中(zhong)國,一直(zhi)在鼓勵(li)博物館(guan)的(de)發展和參觀(guan),這或許也促使中(zhong)國的(de)博物館(guan)事(shi)業蓬勃(bo)發展,在全球(qiu)前20大博物館(guan)中(zhong)足足占了1/3的(de)席(xi)位。
暑期(qi)親子游(you)(you)、研學游(you)(you)的(de)火爆直接帶動了博物(wu)館的(de)參觀熱度(du),全國博物(wu)館人氣高漲。
同時,暑期博(bo)物(wu)館的(de)大熱,也帶(dai)動了周邊住宿(su)(su)需求的(de)增長(chang)(chang)。途家數(shu)據顯示,今年暑期,各地(di)博(bo)物(wu)館周邊民宿(su)(su)預訂火(huo)熱,同比(bi)(bi)去(qu)年增長(chang)(chang)近2倍。此外(wai),廣漢三星堆(dui)博(bo)物(wu)館周邊民宿(su)(su)暑期預訂量同比(bi)(bi)增長(chang)(chang)超15倍,南京博(bo)物(wu)院同比(bi)(bi)增長(chang)(chang)近1.5倍,陜西歷(li)史博(bo)物(wu)館增長(chang)(chang)近50%。
對比(bi)全球(qiu)其他(ta)地區(qu),北美、歐洲(zhou)、中東與(yu)非洲(zhou)的主要博物館年度參觀量(liang)仍略低于2019年水平。
但(dan)亞洲市場在中(zhong)(zhong)國力量(liang)的崛起(qi)中(zhong)(zhong),早已異(yi)軍突(tu)起(qi),超(chao)過疫(yi)情前(qian)水(shui)平(達到106%)。
中國博(bo)物館市場的壯大,離不開政府的一系列(lie)推動政策。
- 據國家文物局統計,全國備案博物館總數從2012年的3866家增加到2023年的6833家,平均每1.2天新增一家博物館,類型豐富、主體多元、普惠均等的博物館體系初步構建。
- 2023年,全國博物館舉辦展覽4萬個以上、教育活動38萬余場,吸引觀眾12.9億人次,創歷史新高。
- 今年7月1日,國家文物局又發布《通知》,明確將通過延長開放時間、策劃云展覽等方式,更大限度滿足觀眾參觀需求。
- 此外,國家博物館采取多種措施縮短觀眾排隊時間;浙江自然博物院打造“24小時博物館”,推出“夜游”服務;還有不少博物館打造沉浸式游覽體驗......
博物館的大(da)熱,絕不是一瞬(shun)而(er)成。
但火爆之后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前段時間黃牛黨的亂象也再(zai)次引起各界關注。
盡(jin)管亂象與風波不斷,但博(bo)物館熱度始(shi)終不減。不過(guo)在一(yi)些地方,也存在不度的“景點化(hua)”傾向(xiang),打(da)卡式的“到(dao)此一(yi)游(you)”似乎成(cheng)了一(yi)種并不健康的風尚。
如何引導公眾在打卡(ka)拍照之余,真正去深度了解博物(wu)館(guan)的(de)文物(wu)和歷史(shi)故事,也是亟待解決的(de)難題。
中華文化源遠流(liu)長(chang)、博(bo)大精深,各地(di)博(bo)物館的(de)館藏琳瑯(lang)滿目,上榜全球(qiu)前(qian)20名的(de)7家中國博(bo)物館,也只是其(qi)中的(de)一部分代表。
它們的上榜,不(bu)僅是(shi)對中國博物館發展事(shi)業的認(ren)可,更是(shi)對公眾精神文(wen)化需(xu)求日益提高的贊譽(yu)。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五千年文明的加持下,未來,將有更多的中國博物館被世界看見!
評論
未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