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航班變(bian)動,來(lai)得有些突然(ran)。
黃小姐原本計劃暑期帶家人去(qu)日(ri)本,前一天(tian)還(huan)在精(jing)心規劃大阪環(huan)球影城的行程,沒想到第二天(tian)便收到南航取消(xiao)航班的短信通知。

她試圖在社交(jiao)媒(mei)體上尋求解決方(fang)案,很快發(fa)現自己并非個案,南(nan)航(hang)赴日航(hang)班臨(lin)時取(qu)消(xiao)的話題早(zao)已在多個平臺發(fa)酵。

航旅(lv)縱橫數據(ju)顯示,南航自7月28日起陸(lu)續暫停了上海浦東—大阪、深(shen)圳—大阪、廣州—名古屋等(deng)多條熱門中(zhong)日航線的部(bu)分(fen)航班(ban)。
這(zhe)不禁讓人疑惑:恰逢暑(shu)期(qi)出(chu)境高峰,本(ben)應(ying)供(gong)不應(ying)求,航司為何反而(er)主動削減運力(li)?
但如果把將目光(guang)放寬至(zhi)整個行(xing)業,會發現南(nan)航(hang)并(bing)非(fei)孤立。近期,暫停了深圳(zhen)—札幌航(hang)線,深圳(zhen)航(hang)空也(ye)縮(suo)減(jian)了東京方向的(de)班次。
中日航(hang)線的(de)供需關系正經(jing)歷新一輪的(de)波動與重新平衡。
截(jie)至(zhi)2025年7月,中國(guo)航(hang)(hang)司的國(guo)際航(hang)(hang)線運力同(tong)比增長(chang)13% ,其(qi)日(ri)本航(hang)(hang)線 增幅更是高達(da)40% ,恢復速(su)度居前,航(hang)(hang)班密度肉眼可見地上(shang)來了。
然而,南航并未能分得(de)較大市場份額。
數據顯(xian)示:截至(zhi)7月7日,東航(hang)(hang)(hang)(hang)今年8月在中(zhong)日航(hang)(hang)(hang)(hang)線(xian)市場的(de)航(hang)(hang)(hang)(hang)班量占(zhan)比最高,達(da)19.6%,也就是說(shuo),每(mei)五班航(hang)(hang)(hang)(hang)班中(zhong),就有(you)一班由東航(hang)(hang)(hang)(hang)執飛。相(xiang)比之下,南航(hang)(hang)(hang)(hang)僅占(zhan)9.9%,位列第四(si)。

來源:
珠三角市場競爭激烈,票價差異尤為明顯。
以(yi)8月3日為例,香港飛大(da)阪單程票價低至556元左右,而(er)廣州(zhou)、深圳出發航班價格(ge)普(pu)遍超過(guo)1000元。



圖源:
與(yu)此同時,日本航空(kong)和全日空(kong)推出“買一贈一”促銷活(huo)動,進一步加(jia)劇了(le)市場競爭。
票價差距、轉(zhuan)機靈活度(du)和(he)出入境便利性成為旅客選擇(ze)航司甚至出發目的地(di)的關鍵因(yin)素(su)。
有旅客反映,乘坐南航大阪返程航班(ban)時(shi),飛機上(shang)只有三十多名乘客。

面對持(chi)續上漲的油價和(he)人力成本,南航不(bu)得(de)不(bu)采取“動態調(diao)配”策略,聚焦收益管理:不(bu)是熱度高就飛,而是利潤夠才飛。
也(ye)就是說(shuo),即便暑期(qi)旺季,只要利潤不理想(xiang),航司也(ye)會果斷撤(che)退。

有(you)一(yi)說一(yi),南航(hang)對日本市場,似乎也有(you)自(zi)己獨(du)特的策(ce)略(lve)。
在陸(lu)續(xu)調(diao)整上海(hai)/深圳/廣(guang)州(zhou)赴大(da)阪航(hang)班(ban)的同時,他們又在近期(qi)新增了(le)由非一(yi)線城市飛大(da)阪的航(hang)班(ban)安排:
* 7月1日(ri)起,大(da)連-大(da)阪、沈陽-大(da)阪航線,每日(ri)1班
* 9月1日(ri)起,還(huan)將新開航(hang)長春(chun)-大阪航(hang)線,每周3班

不過,其(qi)他航(hang)司對一(yi)線城市(shi)航(hang)點赴日的(de)市(shi)場的(de)實際情況并(bing)非一(yi)片冷清,卻(que)仍在加碼。
據國航消息,自(zi)7月(yue)1日起 ,上海浦東至大阪航線新增(zeng)每日一班,增(zeng)班后每周(zhou)往(wang)返航班達到42 班。
國航(hang)(hang)積極加密航(hang)(hang)班(ban),而南(nan)航(hang)(hang)則選擇縮減一線和戰略下沉運力。
在激烈的(de)(de)競爭中,與其苦(ku)守低利(li)潤航線,不(bu)如將(jiang)資源投入(ru)到收益更高的(de)(de)航段,比如暑期火爆的(de)(de)新疆、東(dong)北等國內目的(de)(de)地。
所以(yi)此(ci)次撤出(chu)熱門航(hang)線,或許并(bing)非(fei)需求(qiu)不足,而是因難以(yi)在激烈的(de)價格競爭中保持優勢(shi)。
目(mu)前(qian),南(nan)航官方并(bing)未就此(ci)次(ci)航線調整發布統一公(gong)告。
在高頻出行時代(dai),航線(xian)“靈活調配”本無可厚非(fei),但若(ruo)缺乏清晰預(yu)期和配套(tao)安(an)排,面(mian)對越來(lai)越“計劃型(xing)”的旅客,信任和體驗很容易被削弱,甚至反噬品牌口(kou)碑。
有旅客直言(yan):“不(bu)(bu)是不(bu)(bu)能接受取消,而(er)是通知得太晚,改(gai)簽選項少,整個行程被打亂。”
也有(you)網友吐槽:“自(zi)己(ji)名(ming)古屋的航班被取消(xiao),不得不掏錢多訂一(yi)晚酒(jiu)店”

所以,航司(si)未來若想在“優化收益(yi)”與(yu)“維護(hu)體驗”之(zhi)間找(zhao)到平衡(heng),僅靠冷靜算賬遠(yuan)遠(yuan)不夠,更需要考慮如何讓乘(cheng)客體面地撤離退出。
這或許是本輪暑期刪航班潮變動,給整個行業最重要的提醒。
評論
未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