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真正讓航空公司和GDS重新審視了彼此之間的合作關系,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可能這就是“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難見真情)的真實寫照。歐美主要航空公司與GDS 的合作協議將于明年到期,在此背景下,他們之間的博弈已經提前展開。美國航空公司威脅說“可能要與GDS一刀兩斷”,同時一方面積極開發自己的直連系統和輔助產品銷售平臺。美國航空同時于2009年底宣布開始使用自有的渠道分銷系統向代理人提供產品。全球各大航空集團也都開始了重新審視與GDS的合約到期后的續約問題,傳統的GDS模式面臨著來自于供應商的嚴峻挑戰。
一直以來,我們都以海外GDS的業務和服務標準來要求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信)對國內航空公司的服務,也往往將國內民航的市場混亂和落后局面、直銷發展的緩慢歸咎于中航信在GDS業務上的壟斷和不作為,然而中航信用“低價”兩個字似乎堵了我們所有人的嘴。除了完全依托其自身旅行社網絡構建的低成本航空模式以外,其他的航空公司在謾罵聲中很無奈的看到自己并沒有其他的選擇。
從2000年的正式成立伊始,中航信似乎就是一個壟斷的產物。在一定時期內,它履行了支持和保護國內航空企業不受海外航空公司和GDS的壓制,自由地發展國內民航業的職責,但中航信也一直在受到除了三大航空集團以外的其他中小公司的指責。指責的焦點就在于中航信利用壟斷地位和資源只為大航空公司服務,而忽視了中小航空公司在個性化和技術需求方面的滿足。而即便是中航信為三大航空集團提供的區別于其他中小航空公司的專業化服務的過程中,也夾雜著很多“不和諧”的聲音。其中最引人關注的焦點,包括南航一直沒有放棄建設基于自有電子客票系統(以下簡稱ETS)的ICS和CRS的項目,東航在中航信 “刁難”下流產的自有離港系統(以下簡稱DCS)的建設,則一直在惦記著第二塊GDS牌照等等。而似乎中航信的唯一“重點保障”客戶——國航也于2009年以某種方式表達了對中航信的不滿意,其全新一代電子商務平臺(IBE)根本沒有考慮將中航信作為競標供應商,這似乎意味著國航也將擺脫中航信的“控制式”的保姆服務,真正走上一條國際化發展之路。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中航信在中國民航市場可謂叱咤風云,其不僅僅是中國大陸地區唯一的GDS供應商,他們所擁有的七大“法寶”更是讓其保持著絕對的壟斷地位:
1、 擁有國內除春秋航空外所有航空公司的ICS系統。海外GDS一般不壟斷航空公司的ICS系統,也就是航空公司可以擁有自己的航班和座位管理系統,它可以自由的調度在各個GDS的座位投放比例和政策,通過對不同的GDS能力和覆蓋的判斷,合理地運用分銷渠道優勢,完成航班銷售。而中國航空公司的ICS系統,全部由中航信提供和掌控,如果中國的航空公司需要利用其他的GDS對其客票進行分銷,那你要問問中航信答不答應,或者換句話說中航信是否可以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
2、 掌控覆蓋中國大陸全境5000多家代理人的唯一、最龐大的分銷系統CRS。在中國使用Abacus、、Galileo等海外分銷系統的代理人畢竟是少數,而中航信是這些機票代理人的唯一機票分銷系統提供商。正是由于這份忠誠度,使得機票代理并沒有成為航空公司的代理,而是中航信的代理。中航信對代理人的控制一定程度上威脅了航空公司對代理人的控制力,也進一步削弱了航空公司在分銷渠道的話語權。
3、 擁有覆蓋中國大陸全部民用機場的DCS。這似乎是所有企圖自建系統的航空公司的噩夢,南航即便擁有自己的ETS電子客票系統,最終依然要與中航信對接,因為它必須要將訂座記錄和電子客票信息傳遞到機場的DCS中,以完成航班的值機業務和配載平衡業務。當然,春秋航空的DCS是自己的,他們的值機人員要靠一臺個人筆記本電腦幫助旅客辦理值機業務,可是這樣的模式似乎很難在更大規模的航空公司中推行,因為他們的業務更加廣泛和復雜,對系統的要求也更高。
4、 中航信的ETS電子客票系統全面實現與國際主要GDS的對接。從2002年國際航協推廣簡化電子商務以來,在國航等骨干航空公司的支持和帶動下,中航信與國際上主流的GDS進行了電子客票系統對接,于2008年在中國地區全面實行了100%客票電子化。中航信在中間付出了很大努力,也得到了豐碩成果,除了南航擁有自己的ETS外,其他的航空公司如果不通過中航信的ETS就很難與國際上的其他GDS實現ET電子客票對接。這個高門檻也讓所有其他的GDS供應商和系統望而卻步。
5、 擁有中國民航豐富的ICS、CRS和DCS數據,也是中航信至關重要的法寶。可能國內的航空公司最為需要的還是保存在中航信主機上和數據庫中的重要的信息和數據,包括航空公司自己的運營和銷售產生的,也包括其他競爭對手的核心數據。這些數據中航信是有限度,并且有償的提供給航空公司使用的。也常常會以“系統不支持”、“很難保障準確性”等借口不予提供。
6、 中航信于2007年被國內所有航空公司采用的國內航空運價管理系統EasyFare。國內很多航空公司都沒有保存和管理自己的國內運價數據,全部放在中航信的EasyFare里進行管理。航空公司的銷售體系負責發布運價,而通過中航信的CRS和電子商務平臺進行銷售,而從此銷售渠道也被中航信死死的控制在手里。以最近非常火熱的航空公司手機平臺應用舉例來說,很多航空公司就因為不能從中航信獲得運價系統的支持,而不能取到自己發布到中航信EasyFare里的運價信息,沒辦法與市場做到同步銷售,限制了航空公司對新渠道的發展和控制。
7、 電子商務平臺(IBE)及接口。2009年中航信對IBE平臺和接口采取了新政策,航空公司必須簽訂使用協議才能繼續使用,而航空公司要為這個平臺付出每個訂單的成本,將會增加航空公司的銷售成本。代理人的待遇也沒好到哪里,中航信從2009年開始對代理人使用的IBE接口收取費用,按照配置數量和數據流量收費,同時為了限制部分“聰明”的代理人通過PID配置仿真的方式獲取電子商務接口,也對PID的流量進行了收費。到2009年底,除了部分航空公司還在對中航信的“新政”表示抵抗外,絕大多數代理人都已經乖乖的繳納了這部分流量費用,僅此收入中航信就多錄得了幾千萬的進賬。
面對中航信在民航領域的高壓態勢,各家航空公司和代理人也不會坐以待斃,紛紛在更寬廣的B2B(電子商務分銷)、B2A(航空代理人系統)、B2G(航空集團大客戶)、競價平臺、差旅平臺等領域上尋求更多的IT技術和業務支持,逐步與客戶建立直接的聯系。航空公司和代理人都在努力的發展自己的終端客戶,通過各自的網站和呼叫中心,常旅客和CRM計劃維系終端客戶的忠誠度,直接維護與客戶的接觸界面,而將所有系統供應商放到“后臺”提供技術支持,將所有的系統作為一種工具而加以選擇使用。就像美國航空公司給我們描繪的場景那樣,航空公司應該居于整個民航產業鏈的中心,而分銷渠道、在線旅行社、GDS、技術服務企業都應該圍繞著航空公司這個運營主體提供 “增值服務”,獲得應有的“價值取籌”。
看了《駭客帝國》,我們絕對不希望一個由程序和系統控制的世界在我們身邊發生,我們同樣也應該遵循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不會被我們手中創造的工具擺布我們的生活。那么我們有什么道理屈從于銷售和渠道的系統工具的安排呢?我們需要重新審視GDS在整個航空產業鏈中的作用和價值,審慎的定位、科學的發展、為中國民航業務和技術的進步調整航向,推動中國民航成為大國中的強國。
(本文為作者個(ge)人觀(guan)點,并不代表環球旅訊立場)
評論
未登錄
游客
2010-05-18
“依靠壟斷的優勢不具備競爭力,想要更好的發展,需要中航信居安思危,抓住核心競爭力,為整個產業鏈中的參與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航信服務的好壞不止是航信一家的問題,而是關系到上下游企業服務的好壞...航信已經占盡了優勢資源,難道就沒有一點點歷史責任感嗎?總是說一些炒作啊、偽裝啊、鄙視啊什么的,象是國企在討論問題嗎?
是中(zhong)國(guo)人...抬頭挺胸...頂天立地...
游客
2010-05-16
這么多人來評論(lun),倒是出乎我的(de)(de)意料。撰寫(xie)本文(wen)并無其他目的(de)(de),也不涉及對中(zhong)(zhong)(zhong)航(hang)信(xin)有任(ren)何的(de)(de)褒貶。只(zhi)(zhi)是簡單剖析了一下,目前國(guo)內GDS的(de)(de)發(fa)展(zhan)情況,的(de)(de)確中(zhong)(zhong)(zhong)航(hang)信(xin)在(zai)市場上的(de)(de)作用(yong)和存(cun)在(zai)有其歷史(shi)和道理,我們也看到中(zhong)(zhong)(zhong)航(hang)信(xin)在(zai)過(guo)去的(de)(de)幾年里的(de)(de)努力和改變。但(dan)是我向說明的(de)(de)是,依(yi)靠(kao)壟(long)斷的(de)(de)優(you)勢不具備競爭(zheng)力,想(xiang)要(yao)更好的(de)(de)發(fa)展(zhan),需要(yao)中(zhong)(zhong)(zhong)航(hang)信(xin)居安思(si)危,抓住核(he)心(xin)競爭(zheng)力,為整個(ge)產業鏈(lian)中(zhong)(zhong)(zhong)的(de)(de)參與者提供更好的(de)(de)服(fu)務。至于某些人對我個(ge)人的(de)(de)攻擊(ji),我只(zhi)(zhi)能一笑置之(zhi)。
游客
2010-05-16
確(que)實挺難(nan)理解,我(wo)們在國(guo)航辦公(gong)的,和作(zuo)者經(jing)常(chang)(chang)見(jian),上月還(huan)開過會(hui),有會(hui)議紀(ji)要為證,平時(shi)(shi)也都很(hen)正常(chang)(chang)往(wang)來,有問題(ti)(ti)我(wo)們都及時(shi)(shi)解決(jue)(jue),沒聽他說過哪里有不(bu)滿呵,當面不(bu)說,攢一(yi)起(qi)說?對解決(jue)(jue)問題(ti)(ti)沒幫助啊(a)!,我(wo)們十多人(ren)天(tian)天(tian)在和國(guo)航一(yi)起(qi)工作(zuo),有問題(ti)(ti)為什么不(bu)能隨時(shi)(shi)提,隨時(shi)(shi)解決(jue)(jue)呢(ni)?不(bu)懂啊(a)!
游客
2010-05-21
把單純的業務討論搞(gao)成(cheng)人身(shen)攻擊(ji),有意思嗎(ma)?
游客
2010-05-19
本(ben)是同(tong)根生(sheng),相煎何太急(ji)。
游客
2010-05-19
在航(hang)信(xin)壟(long)斷中國市場(chang)的前提下,中國的航(hang)空公司(si)是(shi)無法離(li)開(kai);但是(shi)市場(chang)如果開(kai)放了(le),形(xing)勢就(jiu)會不一(yi)樣(yang)了(le)。看(kan)看(kan)這(zhe)里航(hang)信(xin)人的發言,就(jiu)能看(kan)出他們(men)對(dui)自己的前途有多敏感(gan),抱著“壟(long)斷”這(zhe)個(ge)稻草(cao)活著,誰(shui)都知道前途是(shi)多么的兇險呀!
游客
2010-05-18
理性思考,理智解決;
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誰也離(li)不開誰,何(he)必,何(he)必。
游客
2010-05-11
1、——當前全球主要GDS哪一家不能夠分銷國航的客票,又有哪一家航信沒有向國航提供支持呢?在航空公司向ET遷移的時候,國外各系統供應商都設計了不同的收費門檻,為多出來的信息處理工作埋單,中國有航信承擔了所有工作而沒有從航空公司收ET研發和實施的一分錢
2、——航信對代理人提供的是IT工具而不是機票產品和政策,這兩個不同層面的商務關系如何使得“機票代理沒有成為航空公司的代理”?按照這個邏輯的話,機票代理是不是也可以說不是航空公司的代理,而是電信移動的代理?國家電網的代理?國外各個市場航信都不占主流,是否國航都對當地代理有著完美的控制力和話語權呢?作者又是否能夠詳細解釋一下航信是如何威脅“航空公司對代理人的控制力”和“削弱航空公司在分銷渠道的話語權”?莫不是某家想封殺別人時航信不能配合提供所有代理的所有銷售數據?
3、 ——所以啊,自建離港不是不行,是安全級別和維護的難度,中國民航的發展過程就是這樣,現在航空公司也可以自建,只是企業經營總要遵循基本市場常識,得不償失的事情不用去做,也是航信的罪過么?而且,東京的離港停過,倫敦的停過,美國也停過,當年航信的離港在一個早晨停機后,國務院總理都要過問,在我們的國企制度中,這種風險對航空公司的領導層來說是否也要掂量?
4、 ——航空公司沒有花錢都得到航信獲IATA全球大獎的國際標準的ETS之后,抱怨的是沒有讓中國的航空公司有一個自我發揮的機會?南航發展了,投入產出效益如何大家應該都有數。
5、 ——所有本航空公司的數據航信以標準數據形式免費每天提供,MIDT市場數據收費,這是國際通行的,而航空公司更多時候需要的是別人的數據,是實時的數據,前者是航空公司之間的事情,彼此都愿提供自己的卻想要別人的,然后埋怨航信不給?后者從技術上可以做到,但是需要巨額的成本,作為計算機行業的專家,王淼先生應該也知道同一個系統里實時數據挖掘需要做哪些工作和計算能力才能不影響實時交易的穩定性吧?這些成本,在國資委的考核下,在低廉的收費標準和航空公司惡劣的付款現狀下,換位思考一下您如何滿足這些需要?
6、 ——不知道您說得很多航空公司不能獲得支持具體都有哪些公司的哪些業務,這塊也許是航信運價對您負責的手機業務支持不夠?個人呢對運價系統不了解,不妄言了。
7、 ——電子商(shang)務渠道的(de)查詢(xun)預定比(bi)是200:1甚(shen)至更多(duo),傳統渠道只(zhi)是其十分之一,免費(fei)只(zhi)會讓人們不加(jia)限制的(de)去攫取(qu)資源(yuan),對(dui)主機(ji)安全(quan)帶來巨大壓力(li)。當國航(hang)(hang)愿(yuan)意對(dui)垂直搜(sou)索比(bi)出的(de)廉價機(ji)票點擊付費(fei)時,背后承擔運營和(he)網絡(luo)訪問壓力(li)的(de)航(hang)(hang)信只(zhi)能做雷鋒么(me)?
游客
2010-10-03
以前以為王淼只是(shi)(shi)一個技術(shu)人員,看來還(huan)是(shi)(shi)有點真功夫的
游客
2010-05-22
搞(gao)“人身攻擊(ji)”這可恥,亮出你的(de)觀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