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訊】(特約評論員楚有才)也許我這個沒有導游證,沒導過一個團,甚至還分不清導游、全陪、地陪和領隊的人根本不配評論導游。然而,身為一個旅游會議圈的人,在國家允許導游“自由”執業的今天又忍不住不得不說幾句。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導游的黃金時代,受人尊敬,工作高雅體面,收入不錯,我的不少領導和同事都趕上了這一波潮流,成為那個時代的驕子。每每談起那個時代的輝煌往事無不唏噓感嘆。進入本世紀以來,導游的光彩不再,充滿了不信任以及負面報道,甚至誕生了“黑導”這一詞語。提起導游,游客和導游之間充滿了緊張和不信任,試想,帶著這種心情去旅游,無論是游客還是導游,那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和體驗啊?一進廟門,深怕某個慈眉善目的和尚、道士給你卜一卦,然后打開那個功德本讓你看著辦,您說帶著這個警惕、害怕的心情去朝山,那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啊?
如今的社會,充滿著一種不信任,階層與階層之間,階層內部之間都一樣,這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社會關系啊?難道這就是社會主義的和諧嗎?在新時代的契約精神還沒有充分建立之時,必然是人人充滿警惕和不信任的社會,這是不利于交易的社會。
因此,導游受到的不信任與整個社會的失衡有關,拋開社會失衡的大背景,作為一個導游應該明白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究竟應該怎么辦?導游又遇到哪些挑戰?
導游工作的“圖靈化”
不得不說,導游心智和體力提高的速度被信息化遠遠甩在了后面,導游持續“降熵”(吸取負熵)的能力遠遠落在了電腦的后面了。最近的15年也是搜索引擎發展的黃金時代,“外事不決問谷歌,內事不決問度娘”幾乎成了公司內外的一句口頭禪,再加上維基百科、骨灰級社區的出現,業余的專業已經全面挑戰了專業。就好比此刻我這個業余的寫作者出于分享的目的在寫文章,而并沒有人要求我寫,但是我有可能比專業的評論員寫得還要快還要深入,這就是克萊·舍基所說的“認知盈余”。如果資深的導游都沒有業余的專業,如果資深的導游都滿足于現狀,那么這個職業必然會被電腦所淘汰。
不得不說,以前許多必須由人來完成的事情,已經被電腦所取代,電腦在許多領域已經通過了“圖靈測試”,因此導游工作的“圖靈化”是不可避免的大趨勢。打開App,佩戴虛擬現實的設備,游客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甚至是免費的信息講解服務,智能識別和智能講解必然是大勢所趨。某一天,當導游變成了可以折疊的電子地圖,我一點也不會感到奇怪。
導游的場景
幾年前聽趙啟正做了一個講座,講座之中他提到了以下兩個導游場景:
場景一:“各位游客,請看看前面這座山長的像什么?這座山有一個著名的傳說,靈驗得很啊,據說江澤民曾經在這里連轉三圈,后來官升三級,如果要升官發財的趕緊繞他三圈啊…..好啦,大家趕緊轉圈拍照吧,一刻鐘以后集合……”
場景二:導游是莫斯科某專業史博士,跟著這個專業“導游”,克林姆林宮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展現在你的眼前……
趙啟正大加贊揚第二個場景,認為場景二才是導游的本色。我想未來兩個場景都算不上什么了,因為要么太Low,要么被圖靈化了,要么就是非專業化了。
導游的未來
未來的導游一定是專家型的導游,一定不再是基于地理信息的導游,也不再是野史趣聞的導游。未來的導游就是一個超級“IP”。IP是最近兩年流行的一個詞語,意指有原創版權內容的事物,IP可以是電影、體育賽事、游戲,IP當然也可以是“人”。那個聊繪畫的“小顧”就是一個IP,小顧有自己的微信,有自己的出版物,更重要的是小顧有自己的粉絲,因此IP的核心是粉絲。有一天小顧在微信群里說“咱們組團去羅馬、佛羅倫薩,看看文藝復興的藝術道路吧,招募20個鐵桿粉絲一起去”,您說小顧的鐵桿粉絲會不會跟他去?答案是肯定的。
那個盜墓筆記的作者有一天在群里說“走吧,咱們組團去渭河流域,看看那些被盜的墓穴吧”,您說他的粉絲會去嗎?
如果吳曉波說,“咱們去某某地方考察,看看企業的轉型吧,看看那些大敗局吧” ,我想也有人去報名的。
真正的挑戰不是圖靈,而是那些非專業的人做得更有吸引力,那些有粉絲基礎的可能正在干專業導游做的事情,但是他們根本不會說自己是導游,正如小顧肯定不會承認自己是導游。
導游能自由擇業嗎?
如果導游不是超級IP,他能成為個體戶嗎?他能僅僅靠導游養活自己嗎?NO! 正如專車司機并不是靠開車吃飯的,因此即便未來有一個Uber 模式的導游預約平臺,導游也不能肚子謀生。再說了,上百萬個導游都上網了,憑什么讓人家發現你?
按照KK的1000鐵桿粉絲的說法,一個導游能夠謀生,必須有1000個鐵桿粉絲,也就是說,1000個鐵桿粉絲每年會拿出自己一天的工資(平均工資)購買你的導游服務。我看,目前還沒有哪個導游有這樣的實力,因此,短期內我不相信導游能僅僅靠導游吃飯。
未來,導游證已經沒有意義了,他不是吃飯的憑證,頂多就是可以免費進入幾個景區罷了。
那么導游應該怎么辦?
第一,當然不要那么傻,獨自去執業。在你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立IP之前,在你沒有1000鐵桿粉絲的時候你千萬不要去淘寶開導游店,那是騙人的。因此,即便要去開,不妨去兼職、業余的干,把導游工作當作一種樂趣,而不是謀生手段。因為一種技能已經很難立足了,更別說靠這個去謀生了。
第二,對自己狠一點,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世界那么大,長尾如此長,如此寬,如此深,以至于他將變成很有趣的另一種東西,所謂多即不同,小眾到極致,超越圖靈。某一天,如果最懂導游的不是這個導游的老板而是這個導游的粉絲,那么這個導游就可以完成轉型了。
美國有上千萬人的自由職業者,未來的20年,美國將是最大的自由職業者的國度。但是我們還不行,我們導游的“降熵”趕不上“圖靈化”的速度快,再說過去我們實在太溫暖太安逸了,我們打破鐵飯碗才有多久的時間?
但是,我堅信,未來一定是一個美好的圖景,有的公司會越來越大,但是更多的公司會越來越小,也有更多的自由職業者,個體戶將不再是一個令人鄙夷而尷尬的代名詞(80年代,我都不好意思說我爸爸是農民、個體戶),而未來,我很慶幸我是新農民,新式個體戶,我為之自豪!
WHY?
因為,盡管機器代替了我們更多,但是機器釋放了我們更多的時間,我們可以騰出手來創造更美好更多彩的世界。
因為,盡管我們已經征服了太多,已經圖靈了太多,但是沒有被發現的,沒有被圖靈的速度遠遠快于這個發現的速度。
因為,世界正以加速度發展,新生事物朝著“億萬差級”靠攏,那么信息究竟是更加對稱了呢?還是更不對稱了呢?一定會誕生更多好玩的東西,一定會產生更多的連接,更多的個人中介。
如果您是一個導游,千萬別再背誦什么導游考試的題庫了,那個東西最終會害死你的,您的記憶比得過機器?
如果您是一個導游,千萬別指望出現一個Uber的預約平臺了,這個平臺養不活您,因為非專業的導游的數量十倍、百倍于專業導游。可能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浦東機場更多的考察團是由非導游帶回來的,那些非專業的導游是另一領域的頂尖人士,他不靠導游吃飯,他都不知道他干的就是導游的事兒。
如果您是一個導游,嘗試著搶槍別人的飯碗,在您的身上發揮認知盈余,作為一名非專業人士做做其他專業人士所做的事情,那么也許您的機會就來了,你成為了“他”,但是您也可以拒絕說是“他”(正如那些干著導游的人拒絕說自己是個導游一樣)。
我理想之中的導游,我有自己的IP產品,或者是出版物,或者是深度視頻,或者是攝影,可以是在線收看的,也可以是實體出版的,但是您要約我當導游,對不起您得付錢,且必須提前預約,因為我已經被預約到半年以后了,而且我不是每天都帶團的,我有我的時間,我不靠帶團吃飯。
也許,您會說,你還是洗洗睡(shui)吧!
評論
未登錄
游客
2017-01-03
人(ren)與人(ren)的(de)交流機(ji)器是代替不了的(de)
游客
2016-03-16
導(dao)游這個(ge)職業的傳統模式將受到極大的挑(tiao)戰,可是,它又會有無限的可能
游客
2016-05-25
你懂(dong)個屁!
游客
2016-04-21
“陪伴玩(wan)”全球私(si)人導游歡迎(ying)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