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無法(fa)在2025年獲得歐洲適(shi)航(hang)認(ren)證(zheng)。”
這是(shi)歐(ou)洲(zhou)航(hang)空(kong)安全(quan)局(EASA)負責(ze)人弗洛(luo)里安·吉勒梅近日接受法國媒體采訪(fang)時的明(ming)確表態(tai)。
他預(yu)計,這款中(zhong)國國產大飛機要(yao)拿到歐盟的適(shi)航證,至少還需(xu)3至6年。官方理由是:“我們需(xu)要(yao)對飛機設計及(ji)其部分零部件進行(xing)驗證測試。”
從監(jian)管邏輯看,這并不意外。
有分析(xi)人士認為(wei),“C919 的可靠性和安全(quan)性必須通過更多(duo)的飛行來證明,監管機構持有懷疑(yi)和嚴格審查的態度是正常(chang)的。” 技術門檻確實存(cun)在。
只(zhi)不過,認證耗時(shi)被“拉長”,未必全是技(ji)術原(yuan)因。
C919早在2022年就拿到(dao)了中國(guo)民航(hang)局的適航(hang)證,并于2023年完成首(shou)次商業(ye)飛行,正(zheng)式進(jin)入運(yun)營(ying)。
而(er)在(zai)全球(qiu)市(shi)場上,歐美(mei)兩大適航認證依然是C919國際(ji)化發展的(de)重(zhong)要門檻。美(mei)國方面,FAA尚(shang)未對C919啟動認證流程;歐洲這(zhe)邊,則(ze)仍處(chu)于審批(pi)階(jie)段。
對比之下,另(ling)一端(duan)的市場卻已火藥味(wei)漸濃(nong)。
今(jin)年4月,空客的(de)全球交付量(liang)下(xia)滑至約55架,并非(fei)因(yin)為(wei)訂單需求(qiu)不夠,而是“缺發動機”。2025年上半年,空客預(yu)計產(chan)量(liang)還將持續降低。
與此同時(shi),波(bo)音也并不好(hao)過。歐洲最(zui)大的(de)低成本(ben)航(hang)空公司瑞安航(hang)空最(zui)近就表(biao)態(tai),若波(bo)音飛(fei)機因關稅戰大幅漲價,不排除取消數百架訂單,并考慮包(bao)括中國商飛(fei)在內的(de)替代(dai)選項(xiang)。
反(fan)觀國內,C919自一上線(xian)便迅速(su)“收割”市場。東航將初始(shi)的(de)5架訂(ding)(ding)單擴大至105架,四大國有航司總(zong)訂(ding)(ding)單已超300架。
但(dan)必(bi)須承認,放眼全(quan)球,C919目前的產能仍是有待提(ti)高。
據lBA Insight的預(yu)測:
- 商飛C919:年產18架(2025)
- 波音737 MAX:年產448架(2025)
- 空客A320neo:年產654架(2025)
雖(sui)小,但穩(wen)。“內需(xu)支撐”,也是事(shi)實(shi)。
特別是在中美摩(mo)擦背景下(xia),多家中國航司(si)暫停(ting)接收波音機(ji)型,國產替代的意愿空前(qian)強(qiang)烈。C919還未“出海”,已率先(xian)鎖定國內(nei)剛需。
不過(guo),中(zhong)國商飛的視野(ye)并未止步于本土。
在 C919 尚未(wei)獲批(pi)準入的(de)階(jie)段,更小(xiao)型的(de) ARJ21(現名(ming) C909)已經先一步(bu) “走出去”。
目前,印尼、老撾、越南等國已(yi)陸續引(yin)入 C909 開展商業運行(xing):
- 印尼翎亞航空:2022年12月接收首架 C909,次年4月首航。
- 老撾航空:今年3月接收首架C909,此前已獲老撾民航局型號認可證;
- 越南越捷航空: 今年4月向成都航空濕租兩架C909客機,運營 “河內 = 昆島 = 胡志明” 航線。
這(zhe)些國家(jia)的共同(tong)點是:愿意接受中(zhong)國適航體(ti)系,從(cong)而為C919未來的國際化探(tan)索提供了可(ke)復制的“前哨經驗”。
歐洲(zhou)監管EASA提出的“3-6年”認證周期,與其說完全是(shi)技(ji)術流程,不如說更(geng)像(xiang)是(shi)為歐洲(zhou)自己爭取的一段“戰術緩沖”。
吉勒梅自己也承認(ren)(ren):“一旦EASA通(tong)過(guo)認(ren)(ren)證(zheng),C919將(jiang)獲得‘國(guo)際價值(zhi)’,這有助(zhu)于(yu)中國(guo)商飛在非洲、亞(ya)洲等(deng)市場拓展客戶。”畢(bi)竟,許多國(guo)家(jia)的適航(hang)審查會(hui)以歐盟標準為參(can)考。
而這(zhe),正是潛(qian)在的焦慮所在。
空客與(yu)波音主導全球窄體機(ji)市場(chang)已數十年。如今,隨著政(zheng)策(ce)推(tui)動(dong)、市場(chang)支撐(cheng)與(yu)技術演進(jin)“三管(guan)齊下”,中國的(de)國產(chan)大(da)飛機(ji)逐漸騰飛。
值得關注的(de)是(shi),在國際大局勢的(de)變化下,中歐(ou)近年來(lai)互惠(hui)交流愈發升溫,雙方近期還宣(xuan)布(bu)同步(bu)取消(xiao)對彼此往來(lai)的(de)限制,也是(shi)雙方未來(lai)可能進一步(bu)友(you)好合(he)作的(de)良好信(xin)號。
從C909的“鋪路”,到(dao)C919的“蓄勢”,中(zhong)國商飛已在(zai)實戰中(zhong)建立了信心(xin)與底氣。
C919飛得或許(xu)不快(kuai),但擋(dang)也(ye)擋(dang)不住。
評論
未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