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zhong)(zhong)國旅(lv)(lv)游(you)業的(de)發(fa)展呼喚著各(ge)種(zhong)有利于行業發(fa)展的(de)業態百花齊(qi)放,更期盼著中(zhong)(zhong)國旅(lv)(lv)游(you)業企(qi)業立(li)足于世界大企(qi)業之(zhi)林。本(ben)著這個愿望(wang),從中(zhong)(zhong)國旅(lv)(lv)游(you)業企(qi)業當前的(de)爭論和內(nei)耗(hao)開展討論是(shi)必要的(de),此文權當引(yin)玉之(zhi)磚,并趁此機會呼吁成立(li)旅(lv)(lv)游(you)行業各(ge)業態的(de)同(tong)業公(gong)會,共(gong)同(tong)制定游(you)戲規則,共(gong)同(tong)把握健康持續發(fa)展的(de)局面,一起把中(zhong)(zhong)國旅(lv)(lv)游(you)業推向現代化。
最近“壟斷”這個詞很火,國字號的大企業不斷爆出隨意漲價、瞞報事故、鋪張浪費等等事件,令人對事件背后的壟斷深惡痛絕。在旅游業中,對壟斷的擔憂同樣存在。筆者卻以為,旅游業談壟斷為時尚早,一盤散沙的現狀才是真正值得憂慮的。
要判讀旅游業中是否存在壟斷現象,首先要明確到底何為“壟斷”。按照我國《反壟斷法》的定義,壟斷行為是指:排除、限制競爭以及可能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
任何一個行業如果形成壟斷,必然需要兩個前提條件:一是企業數量極少,二是大企業所占比重極高。而在旅游業中,這兩個前提都不存在。據統計,2011年我國境內有正規注冊的旅行社超過2萬家,30年間增加了100倍;2010年我國旅游總收入超過1.5萬億元,而排名第一的港中旅集團2010年主營收入也不過500億,占比還不到3.5%。在一個如此分散的市場中,壟斷根本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一般來說,壟斷有三種形式:進入壟斷、資源壟斷和價格壟斷。壟斷企業或者干脆利用行政等特權,讓競爭者無法進入市場;或者通過種種手段,控制資源,讓競爭者拿不到質優價廉的原料;或者利用優勢地位打壓價格,讓競爭者得不到利潤。總之,就是給市場設立一個高門檻,讓競爭者無法進入并與之競爭,從而保持唯一供應者的地位,獲取超額利潤。
讓我們再回頭看看旅游業的現狀。
存在進入壟斷嗎?旅行社的運營成本不高,唯一的進入門檻就是政府部門頒發的執照。任何人只要申請到執照都可以開旅行社,此外再沒有一個企業可以建立起讓后來者望而卻步的行業門檻。去年以來互聯網巨頭紛紛進軍在線旅游市場,足以證明這個市場的吸引力之大和門檻之低。
存在資源壟斷嗎?無論是機票、酒店還是景點,這些旅游資源都是在市場上公開銷售的,任何旅行社都可以買到,甚至旅行者個人也可以隨意購買。顯然,市場上并不存在一個有能力壟斷資源的超級企業。
存在價格壟斷嗎?由于旅游業的資源是公開的,各家旅行社拿到的價格并無太大差異,也就是說每條線路、每個產品的成本都基本公開透明。而在銷售市場上,無論旅行社規模大小,相同產品的價格都相差無幾,甚至波動曲線也是一致的,即按照旅游淡旺季節隨行就市。
可見,目前我國旅游市場上還沒有出現壟斷現象,不需要為此過于憂慮。恰恰相反,我們現在迫切需要的是優勝劣汰,鼓勵優秀企業做大做強。
正如上述統計所說,我國現在有正規注冊的旅行社2萬多家,迄今為止卻沒有出現一家世界級的知名企業。分散經營、低水平競爭已經成了制約旅游業健康發展的絆腳石。
如前所述,在我國旅游市場上,即使排名前幾位的行業巨頭,大多也沒有建立起真正的品牌優勢,他們提供給消費者的產品與三五人的街邊小店并沒有本質差別。為了生存,這些巨頭和小店采取的手段完全一致,即不斷壓低價格。簡單粗暴的價格戰,一方面拉低了整個行業的利潤水平,讓企業沒有余力去創新和提高,在惡性循環的軌道上越滑越低;另一方面超出了成本壓縮的極限,從而直接導致了零負團費、強迫購物等等亂象,旅游業在消費者心目中成了黑幕重重、素質低下的代表。
有些觀點認為,這是由現階段中國旅游消費的水平決定的,中國旅游者大多還處在價格敏感的階段,不習慣為優質服務額外買單。其實不然。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大中城市中已經培養起一個不斷成長的中產者群體,他們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與此同時,中國旅游市場迅速成長,2013年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大旅游市場。坐擁龐大的市場,卻不去研究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奢望以單一、便宜、低水平的產品去應付,顯然不可能令人滿意。同時也要認識到,消費習慣是需要培養的,生產者從來沒有為消費者提供過優質產品,卻責怪消費者不識貨、不肯花錢,這無論如何說不過去。
這樣的旅游業,看上去雖然蓬勃繁盛,卻缺乏真正的內在競爭力,充其量是一種“虛胖”。要讓它更健康地成長,需要好好地減減肥。一方面大型企業要承擔起作為行業領先者的社會責任,避免惡性競爭,樹立優質服務的行業標桿;另一方面國家有關部門也需要加強監管,對違規行為絕不姑息。最近國家旅游局對零負團費的整治就發出了一個積極的信號,一個規范、健康、良性發展的旅游市場正在形成。在這種環境下,企業數量再少些,市場份額再集中一些,未必是一件壞事,離“壟斷”也還遠得很。
如果說中國(guo)(guo)旅(lv)(lv)游(you)業(ye)(ye)有壟(long)斷(duan)(duan),那也(ye)是國(guo)(guo)內(nei)旅(lv)(lv)行(xing)社(she)對國(guo)(guo)內(nei)市場的(de)(de)“集體(ti)壟(long)斷(duan)(duan)”,是政府對國(guo)(guo)內(nei)旅(lv)(lv)游(you)行(xing)業(ye)(ye)的(de)(de)保護。隨(sui)著(zhu)旅(lv)(lv)游(you)業(ye)(ye)逐漸放開(kai)(kai),國(guo)(guo)外旅(lv)(lv)游(you)巨(ju)頭已(yi)經開(kai)(kai)始進入中國(guo)(guo)市場。如果國(guo)(guo)內(nei)旅(lv)(lv)游(you)企(qi)業(ye)(ye)沒有利用(yong)這(zhe)段寶貴的(de)(de)“壟(long)斷(duan)(duan)”時(shi)間迅速成(cheng)長,打出自己的(de)(de)品(pin)牌,將來在真正的(de)(de)自由競(jing)爭環境下(xia)一(yi)定(ding)會敗下(xia)陣來。
評論
未登錄